



2019年,黃敏名師工作室秉著“點燃每一位老師心中的熱火,千錘百煉成長為名師”的培養信念,力爭把“工作室”打造成教師交流體會、專題研究、反思問題、解決困惑、創生智慧、形成思想的中心,成為令教師向往的“學習型”“研究性”的學術團隊,使工作室逐步具有創新性、研究性、引領性、輻射性、協作性、共享性、發展性等特色。工作室舉辦了一場又一場高質量的研修活動,使每位成員學得有趣、學而有成、學有所獲,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
精彩回顧
2019年3月21日,陽光明媚、春風和煦,正是讀書好時節。工作室組織各成員在廣雅書屋,進行了關于《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精神的讀書學習活動。
2019年11月,金秋送爽,踏著秋風,我們一同參與了廣州市物理教研活動,聽取了廣東廣雅中學的鄺創群老師和廣州市彭加木紀念中學的鄒立新老師的公開課,并且在課后邀請了廣雅中學的吳炳光老師和工作室各成員一起評課。
2019年12月27日,廣東廣雅中學舉辦了一場大型三省四校同科異構教學盛宴。主持人黃敏老師帶領著工作室成員參與了這次教學盛宴。聽完三位老師風格迥異,各有千秋的公開課課例,工作室成員進行深度學習和反思,特別是通過專家的點評:“同課異構”的“課”第一是回歸課本;第二是回歸學生;第三是回歸課標,更是受益非淺,在聚焦核心素養,構建高效物理課堂方面都有很大體悟和收獲。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電信工程學院許桂清博士精彩點評
2019年12月,我們有幸邀請到廣雅中學的特級老師——葉道昭老師給我們作了教學指引和專題講座。葉老師以身示范上了一節《楞次定律》的示范課,在課堂中滲透物理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專家引領效果無聲勝有聲。
黃敏老師工作室學員與華師附中省特級教師黃愛國老師的工作室學員一起學習、交流、研討,并聆聽了特級教師葉道昭老師《教育人生:教師專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的思考》的講座,學員們都深感震撼!深受鼓舞!深受啟發!
學員成績
在這一年里,學員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勤奮好學、拼搏進取,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出色,為廣州的高中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他們在教育教學上取得了優異成績。
工作室成員吳國先老師:成為廣州市基礎教育系統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四批名教師培養對象;其主持的成果《核心素養視角下培育高中生物理實驗素養實踐研究》獲廣州市番禺區教育教學成果重點培育項目;同時他本人也擔任了番禺區首批名德育干部吳國先工作室主持人、被聘為廣州市教育學會中學德育研究專委會理事。
工作室成員杜康老師:成為廣州市基礎教育系統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四批名教師培養對象;其主持的成果《核心素養視角下培育高中生物理實驗素養實踐研究》獲廣州市番禺區教育教學成果重點培育項目;同時他本人也擔任了番禺區首批名德育干部吳國先工作室主持人、被聘為廣州市教育學會中學德育研究專委會理事。
工作室成員何少娜老師:被遴選為廣州市第四批骨干教師;在白云區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評獎中榮獲一等獎;在廣州市教育教學信息化創新應用評獎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在廣東省教育“雙融雙創”行動暨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及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活動中榮獲高中組課件一等獎;作品《研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中榮獲市級優課。
工作室成員黃惠琴老師:被遴選為廣州市第四批骨干教師,2019年10月參加了廣州市第四批物理骨干教師培訓,擔任高三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教學成績在白云區名列前茅。
工作室成員盧煒杰老師:被遴選為廣州市第四批骨干教師,2019年10月參加了廣州市第四批物理骨干教師培訓,擔任高三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教學成績在白云區名列前茅。
工作室成員高遠靜老師:2019年擔任高二物理班和歷史班的科任老師,并且作為物理合格考備長。本年度發表了一篇論文在《理科考試研究》期刊上,另有一篇論文已被《物理通報》錄用。
工作室成員朱敏亮老:2019年3月份參加廣州市一模同步解題比賽獲三等獎、9月《電路測量的三大原則》獲廣東廣雅中學片段教學比賽二等獎、11月參加與佛山順德區李兆基中學課題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同課異構,獲評優秀課例。
工作室成員湯志超老師:2019年參與承擔了由廣東廣雅中學、湖南長郡中學、江西九江中三校開展了題為《多用電表的原理》的同課異構教學公開課;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片段教學比賽和解題比賽”;被廣州市教研院聘為2019-2020學年度廣州市“跨校分層走班”物理班級管理及輔導員。
收獲感想
工作室成員高遠靜老師:一位記者問米開朗基羅:“您是如何創造出《大衛》這樣的巨作的?”他回答:“很簡單,我去采石場便看見一塊巨大的大理石里面的大衛。我要做的只是鑿去多余的石頭,去掉那些不該有的大理石,大衛便誕生了。”這讓我想到了參加黃敏名師工作室得到的教師專業成長。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沉睡的大理石,內心深處都潛藏著一個優秀的“大衛”。參加研修活動的過程就是在名師引航下,不斷地自我挖掘和雕琢,一點一點地剝除外殼,剔除冗贅,直到內心深處的那個“大衛”漸漸顯露出來,我們便獲得了成長,創生智慧,鍛造出卓越的自己。